更新观念 理顺体制 留住人才 再创我市教育优势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市初步形成了“政府以兴教为己任、民众以尊师为光荣、教师以育人为天职、学生以成才为追求”的良好氛围,曾使我市教育几度辉煌。但是,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群众对优质教育的迫切需求相比,我市的教育已经相对滞后;与宁波、绍兴、台州、嘉兴等兄弟地市教育的快速发展相比,我市的教育已经明显落后;与教育的终身化、现代化、国际化及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相比,我市的教育更是相差甚远。目前,我市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落后、学校管理体制不顺、优秀教师流失严重等方面。为再创我市教育新优势,我们建议:一、 与时俱进,更新教育观念 教育观念支配着教育工作行为,制约着教育实践活动。目前,我市的教育观念已经落伍,表现在:教育是包袱、单靠政府投入的观念;苦教苦读、片面追求升学率的观念;生源封锁、地方保护主义的观念;手段落后、缺乏改革创新的观念等。特别在对我市教育优势的认知上存在严重误区,人们总认为:我市有教育优势,尤其是基础教育优势明显,并成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优势。事实上,由于我市教育观念落后,教育投入不足,原有的传统优势已经丧失,并表现得十分令人担忧。市区学校狭小,设施陈旧,特别是一些优质学校,人满为患,班级人数超60,最多班级达68人,更谈不上小班化教学;现代化教学设施投入严重滞后,中小学建网率不到绍兴市的1/2,中小学信息技术开课率在全省地市中倒数第三,离“校校通”目标相差甚远,等等。 为有效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努力推进“教育强市”建设,再创教育优势,我市教育要以“三个面向”为根本指针,在树立起:教育终身化、教育现代化、教育国际化、教育市场化、教育法制化等现代教育理念的基础上,着重建立:教育是经济发展基础的观念、教育是资源的观念、教育是重要投资环境的观念、教育投资多元化的观念、教育是服务产业的观念、教育信息化的观念、科研兴教的观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观念以及以人为本、建设一流教师队伍的观念,真正以与时俱进的教育思想观念来创新我市的教育工作。二、 理顺管理体制,搞活办学机制 教育的管理体制和办学机制,直接影响各方办学的积极性,对提高教育质量和再创教育优势产生巨大的影响。随着市区行政区划的调整,教育管理体制中所出现的“三国四方”问题很多。从初中小学下放到区里管的实际运行情况看,出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由于区里的财力有限,一些学校如四中、五中、金师附小等优质学校的扩建和发展碰到了很多困难,甚至连贷款都难办;二是由于受到区里的行政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的限制,很多教育行政管理职能无法有效理顺和履行;三是由于区里的教研能力薄弱,影响了教学改革的深化和教育质量的提高。特别是教育经费“均贫富”后,城区部分学校经费紧张,教师的工资奖金无法及时兑现,严重地挫伤了学校和教师的积极性,并出现了优秀教师严重外流的现象。因此,我们建议市委、市政府既要坚持“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体制,更要完善目前的市区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既要调动区里的办学积极性,更要发挥市区教育的整体优势。按照“事权”与“财权”相对应的原则,在高中段及以上教育由市教育局直管的基础上,城区的初中仍由市教育局直管,小学和农村初中由区里管;同时,市教育局应有实验幼儿园及小学段的实验学校,对推进教学改革和素质教育起示范作用。 要进一步深化办学机制的改革与创新,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办学,特别是引导社会力量重点举办高中段教育和幼儿教育。对教育资源好、社会信誉高、市场吸引力强但苦于办学经费不足、发展受到严重制约的公办学校可以积极探索引入民营机制,即“国有民营”、“一校两制”;要扩大学校的自主权,加快学校内部人事分配制度的改革,稳妥地推进教师合同制或聘用制,充分调动学校和教师的积极性,增强学校的发展活力和发展后劲。三、 留住骨干教师,优化教师队伍 教师是推进教学改革、实施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发展的关键。 目前,我市教师队伍状况不容乐观,一方面由于培养力度不够等原因,市区名教师少;另一方面由于待遇低等因素,骨干教师外流严重。市区、东阳、义乌、兰溪、磐安等地均有不同程度的教师外流情况,就市区看,婺城区6位小学特级教师去年就走了3位,并显现出乡下向城里流、小城市向大城市流的特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保险政策的实行,外流的趋势会进一步加大。另外,教师又面临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创新的挑战,教师的压力越来越大。因此,我市要再创教育优势,留住骨干教师、优化教师队伍、提高整体素质已刻不容缓。 解决教师队伍问题,要按照“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的思路,运用市场经济的办法解决人才市场放开而出现的问题,单靠行政措施是留不住人才的。因此,我们建议:一抓培养,要加大对教师的培养力度,提高整体素质;要实施“名师工程”,让年轻教师尽快成才、成名;要为教师成长和施展才能创造良好的环境与条件。二要留住,政府要尽快兑现已出台的有关政策,如去年出台的特级教师每月300元津贴要及时到位;同时要进一步制定有关政策,提高骨干教师的各种待遇;学校要努力改善他们的生活和工作条件,留住骨干教师,并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三是引进,制定有关政策,加快优秀教师的引进力度,优化师资队伍。 深信,只要我们更新教育观念、理顺管理体制、留住骨干教师,一定能再创我市教育的新优势,创造新的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