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创新之翼“制造”变“创造”

  ——记义乌市政协委员、义乌市供电局八方电力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吴志民

  在义乌市供电局,有这样一个人,整天奇思妙想,痴迷于产品研发、攻关、创造,至今已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8项、发明专利1项,各类成果6项,被誉为创意专家、专利达人,他就是现任义乌市八方电力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兼研发中心主任、金华电业局“八方创新工作室”领衔人、义乌市第十二届政协委员吴志民。

善于学习敢于亮剑

  生活可以平凡,岗位可以平凡,但不平凡的是人格、精神。

  19725月出生的吴志民,先后在义乌供电局下属输变电工程公司、上溪变电所、运行工区、电力实业公司、局办等部门工作,他无论在那个岗位上,都恪尽职守,任劳任怨,立足本职,无私奉献,把每一个岗位当成是学知识、学业务、积累经验的过程,行业的性质成就了他高度的责任心。

  1994年参加工作后整整9年时间,都在基层生产一线班组,围绕着35KV变电所的工作,先后从事变电检修、变电值班、运行操作等普通岗位,特别是在上溪变电所期间,他担负着3个乡镇的变电值班任务,以高度责任心认真落实各项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严格按照安规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不放过任何安全隐患,从未发生任何人身和设备事故。

  变电值班工作看似只是简单的抄表、巡视设备、办理工作票、进行倒闸操作,但是吴志民认为,作为一名合格的变电值班员,仅仅完成保证一个变电所的安全稳定运行工作是远远不够的,最重要的就是善于对设备的缺陷进行分析处理,以便能使缺陷和隐患得到及时的控制或消除。在运行工区工作期间,除了出色完成运行操作任务外,利用业余时间开展QC活动,针对设备和操作工具进行了多项技术改造,“带灯贮存盒”“智能语音报警短路接地线”等获得了多项奖励,被誉为运行工区的“发明家”。

勤于思考勇于创新

  “企业竞争不仅仅是核心技术的竞争,更是人才的竞争。”吴志民对于企业创新发展感触颇深。

  2009年,吴志民调入主要生产高低压电力成套设备、电表箱等产品的义乌市八方电力设备制造有限公司,依据10多年各岗位锻炼的工作经验,在国家级杂志《中国电力教育》、《中国电力企业管理》和《农村电气化》发表论文六篇,并参与了成套开关设备工艺优化改进工作,通过产品的定置定位管理,提高了产品可靠性、降低了产品制造成本,为义乌的各重点工程及厂矿企业以及农村电气化改造提供了优质的电力设备。

  为了提升核心竞争力,研发适销对路的产品,于2011年成立了八方创新工作室,从“制造”向“创造”转型,成为了落实“改革创新、加快发展、增收节支、降本增效”总体思路要求的排头兵。同时注重创新人才培育,拓宽发展渠道,吸引和带动职工广泛参与,为企业培养和造就更多的“一线创新人才”,进而推动企业创新、创效、出成果。

  在吴志民的引领下,八方创新工作室先后完成气动工具改造、GPRS远程重合终端、交直流逆变一体化电源研制等多个项目。多功能一体化电源装置、多功能压变柜、抽屉式蓄电池箱、即插式电源、整流逆变装置等研发成果共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发明专利12项,研发成果全部得到转化。先后荣获金华电业局2011年劳模(先进)创新工作室考核二等奖和金华电业局劳模(先进)创新工作室成果展示二等奖,金华电业局“工人先锋岗”等称号。

  该公司生产的一种10千伏中置柜,传统的电流互感器安装方法是一人钻进柜内托起重达25-40公斤的电流互感器,柜外的另一人配合安装固定螺栓,工作时既费时费力,且非常不安全。吴志民发现这个难题后,研制了10千伏中置柜电流互感器液压安装小车。改进后的安装方法是先把电流互感器放在液压专用车上,利用滑动小车把电流互感器滑入中置柜内,再用液压装置把互感器升至安装高度,轻松地固定安装螺栓,整个过程只需一人操作,使用这个专用小车,可以达到省时省力、安全高效的目的。滑动小车锁止机构设计得非常巧妙,不依靠能源,通过简单的手柄位置转换,即可达到锁止和移动的位置。这一研制成果,在义乌局QC成果发布会上得到了评委的高度赞扬,在31QC成果中脱颖而出,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后经过金华市、浙江省层层选拔推荐,参加全国电力行业优秀质量管理小组发表赛,取得了发布分第六名,总分第九名的好成绩,被评为“2012年全国优秀质量管理小组”,吴志民被评为“2012年全国质量管理小组活动优秀推进者”。

  时时是创新之机,处处是创新之地,人人是创新之源,通过团队互动的“智慧倍增效应”,吴志民带领他的研发团队“为保持高速发展不断开拓,为实现人生价值不断进取,为提供优质产品不断创新,为树立同行楷模不断争优。”

  吴志民选择的研发、创新、制造之路,将永不停息,勇往直前,突破一道又一道难关。

  (庞芸)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