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手记丨学以致用书香相伴

贾亦俭,金华市政协委员,金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三级调研员兼市国土空间规划学会理事长,市美丽城镇办副主任,市生态廊道办建设部常务副部长,市人大常委会地方立法咨询委员。中国自然资源作家协会会员,已出版个人文学作品集6部,其中有诗歌、散文作品分获全国征文一等奖和金奖。

最近,中国文联出版社又出版了我的新诗集《三月语丝》和散文集《文旅采撷》,局机关的“书香资规”图书室又增添了几缕新墨香。

从读书到写书

我生长在江南的一个小镇上,曾是一个孤陋寡闻的农村娃,少年时食不裹腹是习以为常的事情,没报纸和课外书看更是理所当然。但我很幸运,1978年,浙江省金华地区取消高中生保送制恢复中考,当年我有幸考入了省重点中学金华二中,在这个学子摇篮里梦想启航。由于读的是文科班,所以便放飞了人生第一个为之奋斗的梦想:长大要当记者或作家。于是,无论在美丽的二中校园,还是在落后的农村寒舍,或者在威严的部队军营,以及现在紧张的政府机关,我都笔耕不辍。有一种无形的力量,迫使我开始了付心血带泪汗却极有趣的写作。我明白心动不如行动的道理,写作也须先夯实基础,再搭脚手架砌墙盖房。于是,在部队我先从创办油印文学刊物《绿源》、编辑《轮战简报》做起,从写新闻报道,发表小豆腐块起步,逐渐发展成为《空军报》首批通讯员、《金田》杂志特约记者;到地方后,工作与写作相互促进,形象宣传地方成就已成自己生活中的一首交响曲,先后又兼职成了《建筑时报》金华记者站记者、《中国建设报》浙江记者站记者,《金华房地产》杂志主编。我不仅被市委宣传部和文广新局评为了金华市优秀办刊人,还被中房协和中国房地产期刊联盟评为优秀主编。当思想的火花融化进墨水就变成了铅字排列,不停地爬格子和敲键盘,自己的写作之路不断拓宽,如今我还成了中国自然资源作家协会会员,出版有《龙人之吟》(诗文集)、《思考的轨迹》(论文集)、《文随心涌》(散文集)、《诗情画意》(诗集)和《金华市城乡建设志》(主编)等,发表新闻作品600多篇、摄影作品500多幅,及其他文学等作品共260多万字,作品获市级以上奖60多篇(首),参与了2017版《金华市志》的撰稿。

以学习促工作

读书是提高个人能力、增强个体素质的有效途径,也是加强干部队伍能力建设的重要基础。而读书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孔子早在二千多年前就认为“学”是为了“行”,南宋教育家、思想家吕祖谦亦指出:“学者当为有用之学。学而无所用,学将何为也。”我明白“究理之要,必先于读书”的道理,通过读书快速掌握事物规律,以便工作时能看得远、悟得透、理得清、做得好。

1996年,我从部队转业回家乡找工作,本想进报社或电视台从事新闻工作,当欣闻1997年初全省要面向社会公开招考公务员时,我突然又有了“公务员”的梦想,经过笔试、面试,我从“天下第一考”中脱颖而出,成了全省首批面向社会公开招考的公务员。为此,我勤奋敬业,快乐工作,空时学习,忙时加班,每天上班早到迟走,二十多年来未休过一天年休假,日子过得既忙碌又充实,似一支不知疲倦的钟针在不停地转动。无论在市建设局办公室当秘书、副主任、主任,还是在市建设局党委委员、办公室主任、房开处处长,国家建设部副处长(挂职),市城群办副主任、市规划局副局长、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三级调研员兼市政协人资环委副主任、市美丽城镇办副主任、市生态廊道办常务副部长等岗位,我都勤奋好学,以学促工。

学以经世,学贵致用,读书要讲求实效。我在读书过程中能比较注重运用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和随机应变的方法,善于结合工作特点有选择的读书。在努力做学习上的“杂家”的同时,更讲求独立思考,学用结合,“以务实躬行为本”,争做业务上的“行家里手”,并且乐此不疲,动力无穷。目前在已发表的70多篇论文中,国家级的就有20多篇,获奖20多篇。较好地促进了自己的工作,本人也因此获得了许多荣誉,还被国家人事部和国家建设部联合授予了“全国建设系统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通过学以致用的有效读书,自己的各种能力在不断提高。

由求学到讲学

当今时代瞬息万变,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社会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没有统一模式可用,而领导干部无论在什么岗位,它都具有综合性、系统性、协调性强的特征,需要多方面的知识弥补,因此,不少干部正面临着捉襟见肘的“本领恐慌”问题。一个人的精力有限,特别是广大干部工作繁忙,不可能事事亲力亲为,这就需要靠读书学习来获取更多的间接经验和知识,用知识来指导具体工作,化解“书到用时方恨少”的遗憾,练就“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的本领,将无形的“知识”化为有形的“力量”,决不当学究式的“书奴”,要成为工作上的“赢家”。

为有效解决领导干部的“工学矛盾”,我们要利用点滴可用时间进行随时随地阅读。读书需讲究学习方法,要摒弃“教条主义”,尽量做到“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有选择地读书。我的体会是:因工作需要去学习,往往更能钻得进、记得牢,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读书方式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是有效的学习工作方法。在实在来不及看系列著作的时候,有时不妨利用“拆书”理论,将其化整为零,先学习弄懂与自己相关有用的部分,注重与自己的工作实际相联系,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在信息时代,我们所读的书也不一定要方砖式的“大部头”,网络电子书、报刊杂志中的精美文章,甚至微信、博客里的内容,我们都要有选择的灵活阅读,并且做到“学为我用”和“学而时习之”。我坚信书本是最好的老师,实践是最好的教材,勤奋是最好的提升力,所以我不断地在网上学习,向实践和大自然学习,向书本学习,向领导和同事、专家学习。这些都是自己知识提升的不同途径,家中7个书柜的书籍只是我学习的一部分证据,50本日记记载了我每天回望后的收获感受。

我曾数次进党校进修,到浙江大学、复旦大学、清华大学、厦门大学脱产学习。近年来,我有幸先后10多次在浙江大学和金华市委党校的各类主题培训班上,讲授新型城市化与城市群(都市区)、浙中生态廊道建设知识,广州市规划部门、吉林省四平市政府也曾来人邀请我去讲课。并成了金华市政府研究室、市委党校特约研究员,金华市国土空间规划学会理事长,组织各大规划院完成了10多个区域规划;还曾担任过省级部门组织的课题评审专家组组长、党校论文答辩老师,多次担任地方公务员面试主考官。2011年我在国家住建部挂职时,还与清华大学、四川大学等知名教授一起做课题研究,并且稿子的最后修改还是由我完成的。

学习是金,自然繁华,书香久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