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批新项目要来了!市区新一轮商业网点规划启动,涉及这些区块

在你的心目中,最具金华味的地标在哪里?

这个问题,不同人有不同的答案。在市政协委员赵江艳看来,虽然近年来金华的发展日新月异,但带有城市记忆的烟火气和市井味却越来越少。

委员呼吁:保护城市记忆符号,消除城市更新“伤疤”

赵江艳从小在金华长大,在她印象中,上世纪90年代的横街口和后街的服装店、解放东路夏天的冷饮、人民广场上面的录像厅等,都是老金华人心目中最美好的回忆。后来随着江南片区的开发,五一路龙虾一条街、亚峰路酒吧一条街也都是金华最具特色和人气的区域之一。

“随着这些年的城市更新,部分区域因为拆迁等多种原因人气不再,后续也没有重新再规划、利用起来。”在日前市政协“请你来协商——加快推进城市更新,持续改善人居环境”专题协商会上,她直言:“城市要发展,不只是拆房子建房子,更要肩负‘传承文化、植入产业、焕发活力’的责任,不能让老城街景、城中村自发形成最具活力的烟火气和市井味在推土机的轰鸣中烟消云散。”

她认为,要加强更新区域的历史资源评估和保护,不仅仅是文物古迹建筑,也包括近现代以来的建筑,可以开展“活化历史建筑伙伴”计划等项目,借鉴香港肉类市场改造的“中环街市”、保留唐楼建筑特色的“蓝屋建筑群”经验,让市区部分工厂、医院、少年宫、宾馆等近现代建筑焕发新的生命,使之成为独一无二的地方文化地标。

“我以前就住在五百滩附近,当时的金虹桥一带一到晚上就人山人海,但现在五百滩至今闲置,还有老人民医院、金华宾馆这些建筑,也都没有好好利用。”赵江艳认为,街区文化是城市的一道菜,能够让人品尝出这个城市特别的味道,她建议启动特色街区或商业网点专项规划,切实聚焦街区自有特色实现保留创新,引入文旅、文创、休闲服务等配套产业业态,通过“特色街巷+文化创新”打造新消费场景,强化街区特色,还要融合‘运营前置’理念,消除金华城市更新“伤疤”。

赵江艳提出的问题,市政协此前在金华城市更新调研中也有提及。

根据调研报告,我市城市更新存在“重拆轻改”现象,城市体检与历史风貌调查评估工作明显滞后,没有科学统筹“留、改、拆”工作,片区改造以拆为主,存在一拆了之等“一刀切”的现象,忽视完善配套提升改造;一些地方片面追求规模扩张带来的短期效益和经济利益,导致地标性建筑、老城元素、历史印记、文化痕迹和古树名木等没有得到很好保存,影响原有城市风貌格局,一些城市记忆符号不得不退出历史舞台。同时,也存在城市更新后产业导入不够问题,原有商业特色街区在逐步萎缩,自发原生、最具活力的“烟火味”在连片拆除后消失,市区集聚人气、带动发展的产业大项目落地少,三个区项目布局、业态培育有同质内卷倾向。

部门回应:新一轮市区商业网点规划启动

针对市政协委员提出的问题,市商务局回应:已着手编制新一轮的市区商业网点规划,规划范围是婺城区、金义新区及金华开发区,总面积2049平方公里。目标到2025年,全市社零总额3500亿元以上,市区商业网点营业面积达656万平方米。

市商务局副局长邵应华介绍,为提升城市烟火气,今年5月我市印发了《金华市2023年夜间经济发展实施方案》,规划在市区打造形成“一核七圈多点”的夜间经济发展格局,即“1个夜间经济消费地标(古子城)+7个夜间经济商圈(城北、西市街、万泰、金义、多湖、江南、湖海塘)+多个夜间经济集聚点”。同时在全市范围内培育一批夜间经济集聚区、夜间经济特色村、夜间经济特色店,打响“夜金华”品牌。

“在此基础上,新的市区商业网点规划也已启动。”邵应华介绍,按照规划,市区将布局江北、多湖、江南、金义新区四个市级商业中心,其中江北市级商业中心以金华人民广场为中心、半径1公里左右,重点发展集时尚消费、品质商业、高端服务、主题文化、餐饮娱乐等功能一体;多湖市级商业中心以万达广场为中心,半径1公里左右,重点发展集地区金融服务、总部经济、城市商务创意、科技文化和生态游憩于一体的现代文创商务型商业中心;江南市级商业中心以世贸城市广场、金华商城为中心,半径为1公里左右,重点发展以时尚购物、综合消费、生活休闲、餐饮娱乐为主要功能的复合型多功能商业中心;金义新区市级商业中心以金义新区管委会为中心,半径约1公里,重点发展城市行政办公、公共服务、商业休闲、总部商务等多种功能业态。

此外,还将依托婺城区行政中心、金东区政府、湖海塘、二七单元及西郊单元、金华山等区域布局发展若干个区级商业中心以及城郊级商业中心。

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我市积极开展商贸业招商,先后赴上海、杭州、宁波、温州等地围绕商业运营、轻资产管理等开展招商推介,并多次接待上海浦东新区商业联合会、中信泰富、杉杉集团、华润万象生活、北京爱特茂等央企以及行业龙头企业。具体涉及五百滩项目、万达南悦嘉汇广场TOD项目、三江里项目、金华之心项目等。

至于富有金华味的特色商业街区,也在规划提升之中。

据介绍,接下去,我市将对各个特色商业街区进行提档升级,如古子城将谋划万佛塔、古子城关键点位沉浸式展演,搭建文创开发平台,开发多元文旅伴手礼。还将强化业态品质,让街区成为各阶层群体的社交中心、娱乐中心、体验中心、读书中心和康养中心。在飘萍路南侧、酒坊巷及赤松门等区域谋划设置业态外摆,增强古城“烟火味”。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