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举亚运火焰,传好时代“接力棒”
秋风飒爽,薪火相传。9月17日,杭州亚运会火炬“薪火”来到“浙江之心”金华。作为13号火炬手,身高一米九的金华市政协委员张欣在人群中分外显眼,她是一名篮球教练,这位篮球追梦人,默默无闻做青训,为国家输送了一大批篮球人才。
17年来,她带领金华市体育运动学校女篮一路高歌猛进,在历届省运会上共获得10.5枚金牌的好成绩。培养优秀运动员是每一位教练的梦想,名师出高徒,张欣的弟子已在各级别青年女子篮球赛事中崭露头角,单婉丽、王佳琦等入选了国家队,并获得了“国家健将”称号,王佳琦代表国家青年女篮,更是拿下了三个女篮亚锦赛冠军。
每一个体育人都有一个亚运梦,“作为基层青训教练员,有幸成为亚运火炬手,是我一生之中无比荣耀的时刻,这次难忘的经历,将激励我更加努力地为国家培养优秀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张欣的下一个梦想,是她的弟子有朝一日站在亚运会乃至奥运会的最高领奖台上,将是她一生最大的荣耀。火炬一棒接着一棒传下去,如同一代代女篮人一路奔跑、接续奋进,传承的是荣光,是使命,更是创造新辉煌的梦想。
“我接过来的,不光是亚运火炬,更是时代的‘接力棒’。”第46棒火炬手,浙江省政协委员、义新欧贸易服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冯旭斌深有感触。
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呼吁开辟交通和物流大通道,建立中欧交通运输走廊。“‘一带一路’倡议就像是一柄‘新丝路火炬’,我也是‘火炬手’。”冯旭斌说。
2014年,首趟“义新欧”中欧班列(义乌—马德里)开行,义乌成为浙江省中欧班列最早开行地。由此,他跑出了中欧班列在浙江的“第一棒”。近10年来,“义新欧”班列已成为了义乌践行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对外开放的重要载体,辐射“一带一路”沿线50多个国家、160多个城市,成为市场化程度最高、重载率最高、运行线路最多、跨越国家最多、开行里程最长、回程率较高的中欧班列。习近平主席曾5次亲自点赞。
星光不问赶路人,历史属于奋斗者。在冯旭斌看来,无论是亚运会,还是义新欧班列,都是中国与亚洲乃至世界的通道,都是个人、国家与世界的链接。“许多亚运会参赛国,如老挝、越南和中亚五国,都留下了‘义新欧钢铁驼队’足迹。”冯旭斌说,要一步一步走出去,亚运火炬要一棒一棒传下去,他的中国梦,就是当好新丝路上的文明使者,传好时代的“接力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