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丨亮眼!今日省政协联谊报满满金华元素~

1月21日,省政协联谊报专版刊发《务实有为显担当 争先创优谱新篇——金华市政协2024年工作回眸》一文。

微信图片_20250121223614.jpg


召开议政性常委会会议和专题协商会8次、开展专项视察调研12次、办理提案536件……一个个数据,一项项成果,记录着金华市政协过去一年奋斗实干的铿锵足迹,见证了八婺大地政协事业发展的新气象。

2024年,市政协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在中共金华市委坚强领导和省政协的有力指导下,紧扣全市发展大局,锚定“五有”工作目标,务实有为、争先创优,为打造国际枢纽城、奋进现代都市区作出了积极贡献。

抓学习、强党建

初心如磐,行稳致远。一年来,市政协始终坚持党对政协工作的全面领导,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中扛起政协的政治责任。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后,市政协通过党组扩大会议、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会、常委会会议等形式,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主席会议成员带头赴民生议事堂、委员会客厅、委员同心汇等开展专题宣讲,让广大政协委员和界别群众深刻领会和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题、重大原则、重大举措,让全会精神更加入脑入心。

微信图片_20250121223629.jpg

2024年是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市政协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推动理论学习走深走实。在委员工作室、委员同心汇窗口、委员专题培训班,都有委员们学习的身影,学习氛围日渐浓厚。过去一年,市政协组织专题学习24次,集中宣讲36场,实现政协委员学习全覆盖。

微信图片_20250121223634.jpg

“信仰之源·同心向党”是市政协深入打造的党建品牌。去年以来,市政协持续开展党员委员履职临时党支部“九个一”活动,一体落实党建任务清单和履职任务清单,推动党建与履职深度融合。

市政协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深入实施潜心学纪、笃悟知纪、立规明纪、知戒守纪、正风肃纪“五大行动”,通过党委支部集中学、主题党课专题学、线上线下自主学、警示教育现场学等形式,原原本本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举办党纪学习专题读书班2期,开展集中自学、专题研讨、警示教育等活动35次,切实把党纪学习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为市政协高质量履职提供坚强保障。


谋实事、助发展

市政协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始终与市委、市政府同频共振,将工作置于全市工作大局中谋划,充分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通过议政性常委会会议、“请你来协商”等平台,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以高质量履职服务高质量发展。

微信图片_20250121223639.jpg

靠吃“改革饭”、走“开放路”的金华,2024年锚定“港”“廊”“链”主战场,强力推进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紧扣全市中心工作,市政协围绕放大综保区政策效应开展专题协商,市委书记朱重烈与政协委员“面对面”协商互动。会上,政协委员、企业家代表等提出理顺金义综保区管理机制等建议,助力做强对外贸易和制造业发展两篇文章。

微信图片_20250121223643.jpg

围绕打造浙中科创走廊,市政协常委会会议进行专题协商,提出12条对策建议,推动“一廊六城”管理机构实体化运行;承办九城市政协共商G60科创走廊更高质量发展活动,聚焦发展文化新质生产力开展座谈交流,为打造浙中人才科创中心广聚智慧力量;就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开展专题调研,提出的奖励向研发阶段前移等建议被采纳到产业扶持政策中。

优化营商环境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关键一招。自2021年开始,市政协就聚焦“优化营商环境”持续开展专题协商,以钉钉子精神持续助推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去年,市政协一以贯之,围绕“推进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打造营商环境标杆市”开展专题协商。委员们深入调研、建言献策,推进提升涉企综合监管质效相关指导意见出台。

持续深化“营商环境监测点”建设,监测点共收集反映信息2880条,大多数得到相关部门采纳办理,助推解决一批涉企难题,一条条“金点子”转化为一把把推动金华营商环境改善的“金钥匙”。

在2024年重点协商清单上,加强城乡建设中的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打造“共富警务”品牌等主题,无不紧扣市委中心工作、紧贴群众急难愁盼。

聚焦浙中城市群水资源配置工程深入调研,提出引水与挖潜同步并举建议,促进思想统一、方案优化;围绕婺州南孔文化、重建丽泽书院、金华府文庙建设展陈等课题开展协商调研……政协委员履职的身影活跃在企业工厂、社区街巷、田间地头,精准助力金华经济社会发展。


惠民生、暖民心

群众的期盼在哪里,政协就服务到哪里。市政协把促进民生改善作为履职的发力点,助力办好关乎群众关切的“关键小事”,让群众感受到政协很近、委员很亲。

微信图片_20250121223649.jpg

协商于民,协商为民。市政协把“关于进一步扶持和壮大现代‘新农人’,加快带动农民增收步伐”列入重点调研课题,并召开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提出针对性意见建议,助推乡村振兴卓越人才遴选管理实施细则出台。此外,还积极组织动员市县两级政协委员投身乡村建设,发挥“新农人”引领带动作用,通过龙头企业带动、村企合作等模式,扩大联农带农成效。

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关系着万千家庭的幸福安宁。市政协把构建在校学生心理健康服务网作为重点履职任务,组织专题协商。政协委员提出的组建具有金华辨识度的“八婺护心”工作联盟,协助学校开展心理健康筛查评估、心理咨询、家庭教育指导、心理危机干预等建议,得到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并积极落实。

市政协始终将“人民至上”理念贯穿于民主监督的全过程,围绕规范小区物业管理、交通治堵工作、2024年省市民生实事项目落实情况等民生关切组织监督视察,推动相关问题及时解决。

市政协还进一步拓展深化“政协同心助共富”工作,组建8个助农服务小组持续开展活动,构建起“时时收民情、月月有协商、季季助民富”的工作格局。为帮助浦江农户拓宽黄桃销售渠道,市政协“销力量”服务小组积极寻求纾困良策,用实际行动开展助农帮扶活动,帮助农户解决黄桃销售难题。如今,市政协已助力滞销农产品销售约270万斤,网络推广金华农产品点击量破千万,不断推动助农共富活动走深走实,助力群众增收致富。

为推进政协协商向基层延伸,市政协持续深化民生议事堂建设。去年是浙江建立健全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20周年,全市民生议事堂累计开展“为民办实事”专题协商议事活动549次,提出建议4200条。发挥“民情一点通”线上渠道作用,广泛收集民情民意,推动一批涉及交通、住房、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民生问题得到解决。

微信图片_20250121223653.jpg

精心组织开展“六送下乡”活动,把文化、卫生等服务送到山区,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实实在在的关爱;连续两年开展防溺水公益培训,惠及更多儿童青少年,进一步筑牢暑期学生安全防线;积极完善提案督办机制,开展重点提案督办“聚力行动”、同类提案集中办理“聚识行动”……一年来,市政协开展暖心活动20余场,架起委员联系界别群众的“连心桥”,用心用情用力为增进民生福祉贡献政协力量。


聚共识、汇合力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共识是奋进的动力。市政协把牢履职中心环节,推进大团结大联谊,广泛凝聚工作合力。

市政协充分发挥党派团体智力密集、会思善谋优势,通过大会发言、参与调研和协商等方式,广泛吸收意见,定期组织开展政策宣讲、市情通报等活动,确保协商有舞台、沟通有平台。一年来,各民主党派提交大会发言材料8篇、提案65件、社情民意信息729篇。

市政协领导带队赴香港、澳门走访港澳委员,开展系列联谊活动。开展服务对非贸易企业走出去专项视察和“非洲青年走进民生议事堂”活动,助力深化中非经贸交流。

微信图片_20250121223659.png

金华是全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先行市。去年,市政协在市委党校成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政协委员工作室,开展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进一步提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和实践水平。

微信图片_20250121223703.jpg

以史育人,文化惠民。2024年,作为展示金华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金华市文史研究馆开馆。开馆当天举办的“浙学大宗·金华学派”主题展陈,是金华第一个完整展现金华学派勃兴、发展、传续、影响的展览。市政协高度重视优秀历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创办《金华文史》杂志,整理出版《吕祖谦全书》等文史图书,进一步将金华丰富的文化资源挖掘好、研究好,助推浙江中西部文化中心建设。

回首过往,皆为序章;聚力前行,征程再启。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关键之年。市政协将在中共金华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坚决扛起“根据实情、发挥优势、扬长补短、再创辉煌”的时代使命,攻坚“港”“廊”“链”发展主战场,务实有为、争先创优,勇当先行示范,为高质量赶超发展提能级开新局贡献政协力量!


同日,联谊报人文周刊还刊登了《万年稻源 千载婺学 百工艺都——金华着力擦亮 “婺文化”标识》一文。

微信图片_20250121223855.jpg

“金华最有名的是文化”,一句话赋予了金华新时代文化新发展的更高期待。

梳理缤纷的金华文化脉络,这里有最能体现金华文化历史厚重与鲜明特色的“稻源文化”,“万年上山”是整个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这里有传承千载的“婺学文化”,讲究“经世致用”“立德育人”,崇德向善成为金华人日常行动的道德准则。还有金华火腿、金华府酒、东阳木雕、婺州窑、浦江书画、永康五金等,自古勤劳的婺州人以灵巧双手呈现“百工百艺文化”,构成了金华独特的艺术风貌。

在积极筑牢文化根基,打开创新空间的同时,一卷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金华样板图正在徐徐展开。


万年稻源

“距今约1万年,我国南北方都出现了人工栽培的农作物。”当同学们翻开《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在《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这一课中,可以看到以下内容:浙江浦江上山遗址、义乌桥头遗址等,发现了早期栽培水稻的遗存。

上山文化代表着浙江万年文化之源。从2006年命名上山文化,到2021年上山遗址列入我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再到万年上山入选全国义务教育教科书,上山文化的价值和意义不断被发掘、越来越受重视。

“上山文化是金华保护传承中华文明最鲜明的标识。”金华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金华深入实施文明探源工程,启动上山文化立法,加快上山考古遗址公园和上山遗址博物馆建设,积极推动上山文化遗址群申遗,彰显上山文化中华文明起源“启明星”地位。

2024年3月,金华又新发现2处上山文化遗址,分别是婺城区清塘下村的园上遗址、金华开发区汤溪镇上境村的木禾山遗址。至此,浙江省上山文化遗址群达到24处,其中17处在金华。

在保护好各处遗址的基础上,金华持续推进考古发掘保护与研究,依托“上山文化研究中心”“上山文化遗址联盟”等4个高能级研究平台,建好研究课题库、专家团队库、学术成果库,探寻上山文化的起源、发展和演变,深入阐释上山文化价值。2024年5月24日,《科学》(Science)刊发“上山文化遗址水稻从野生到驯化的十万年演化史”上山文化重要研究成果新闻发布会在浦江召开。这项成果的关键证据就来自上山遗址。上山文化遗址记录了水稻10万年以来从野生稻分布到最终驯化的连续证据:早在约10万年前,野生水稻就已经在长江下游地区广泛分布;大约在24000年前,人类就已经开始采集并利用野生稻;大约在13000年前,开始了野生稻驯化前栽培;大约在11000年前,野生水稻完成驯化。

在浦江县的上山考古遗址公园,300亩稻田连绵起伏,形成全国首个田间稻作博物馆。这里开创性地种植了1950年以来的66个不同年代的水稻品种,全面展示水稻品种变迁史。同时利用幻影成像、多媒体电动地图、电子沙盘等技术,陈列了上山遗址出土器物、考古发掘现场及上山文化遗址群等内容,力求真实地还原上山先民的生活场景。2016年上山考古遗址公园开放以来,已接待观众约180万人次,成为金华乃至浙中地区的文化新地标。

微信图片_20250121223900.jpg

“我们正稳步推进上山遗址博物馆建设工程、上山遗址博物馆展陈工程、上山遗址环境整治工程等,编制公园二期建设方案。目前上山遗址博物馆建筑方案已获国家文物局批复,争取今年开馆。”金华市上山文化遗址管理中心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博物馆将通过陈列展示上山文化的典型器物、情景模拟、数字化技术等,充分展示上山文化的内涵价值,让大家全面了解上山文化,感受上山文化在中华文明起源中的地位。

近一年来,上山文化还频频亮相高端展陈。2023年12月,在埃及成功举办首个海外上山文化考古特展,参观浏览人次超170万;2024年5月,上山文化首次走进欧洲赴捷克举办专题图片展览;2024年6月,赴摩洛哥举办展览,向国外民众和国际友人介绍上山文化……上山文化的国际知名度得到进一步提升。


千载婺学

2024年国庆假期,金华全市累计接待游客466.7万人次,按可比口径增长17.4%。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近悦远来的背后,是城市文化厚积薄发的软实力,是八婺文脉生生不息的硬支撑。

文化,坚定城市砥砺前行的定力。在婺州古城,重建的金华府文庙一对外开放,就迎来一批又一批学子,在国学讲座、经典诵读、礼仪体验中,感受金华教育的历史自信、感悟家国情怀的时代召唤。

《晋书》记载,早在晋代,金华就“大兴学校”,文风兴盛。彼时至今,悠悠千载。漫长岁月里,金华府文庙与当时城内的考寓、试馆、书院相辅相成,形成浓郁的学习氛围,为金华文脉的传承打下坚实基础。

什么是读书人的最高荣誉?并不是考取状元,而是去世后能入祀孔庙,这象征着他在儒学和教育上作出了杰出贡献。

历史上,从祀孔庙的先贤先儒仅172位。而浙江入祀孔庙有14人,其中金华独占5位,是全省入祀孔庙人数最多的设区市。这5人分别是吕祖谦、何基、王柏、金履祥、许谦。

微信图片_20250121223904.jpg

金华学派(“婺学”)创始人吕祖谦是浙江入祀孔庙的第一位大儒,另外四位则被称为“北山四先生”,在宋元时期对朱子理学的传承和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事实上,婺学不仅是婺州地区具有特色的儒学,也是中国宋元明清文化思想之主脉,其“经世致用”的核心思想极具普遍意义,成为浙江精神的重要文化源泉,至今仍在影响着浙江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催生并不断发展了浙江人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敢为人先和崇文重教的精神特质。

近年来,金华围绕“今、古、人、文”四大板块,有序稳步推进上山文化、金华学派、宋韵文化、名人文化、金华特色文化等重点方向的文化研究。如聚焦金华文化起源、发展、变迁及其在浙江和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影响,重点开展婺学、金华特色本土文化等研究,立项《婺学思想史》《南宋婺学“经世致用”思想与地方社会研究》等7项课题,出版《俗世雅意:浙风宋韵多维审视》等专著。支持武义县开展徐谓礼文书研究,2024年5月,《徐谓礼文书综合研究》被立为省文化研究工程重大项目。

按照赓续金华历史文脉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要求,金华系统梳理文化研究工程的研究重点、研究方向和选题规划,如与浙师大联合建立婺学(金华学派)研究基地,编制金华学派研究规划,系统梳理和阐释婺学的历史和思想精髓,大力推进婺学研究的传承与创新。

以重大活动、重点项目为抓手,金华进一步整合资源、借智借力。日前,双龙风景旅游区联合浙江师范大学(婺学(金华学派)研究基地)共同举办“北山四先生与婺学传承”学术座谈会,设主题交流发言、实地调研等多个环节,省内外知名高校、研究机构的2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与会代表围绕主题对北山四先生思想的学术来源、主体内涵及其学术影响展开热烈讨论。

同时,金华积极融入全省宋韵文化研究计划,立项《宋韵婺风文化研究》等课题,并联合组建“婺风宋韵”专家团,重点围绕思想、制度、经济、社会、百姓生活、文学艺术等文化形态,系统研究阐释宣传宋韵文化的精神内核、形态特征、历史意义、时代价值和传承创新。


百工艺都

一个不显山不靠水的浙中小城——义乌,居然在2024年国庆期间最受欢迎的县域旅游目的地中位列全国第二,这是怎么做到的?

另一边,瞄准“影视梦工厂”的定位,一个自然资源匮乏的浙中小镇——横店,用20多年时间打造了全球规模最大、产业要素最集聚的影视基地,不仅是国内独树一帜的影视体验度假区,还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在这里,游客走入剧中“一秒入戏”,各种丰富多彩的文旅项目几天也逛不完。

微信图片_20250121223908.jpg

这种“无中生有”的创新精神,证明一点:一旦金华深厚历史文化底蕴文脉下的艺术多样性在各个方面得到充分展现,乃至被激活,城市向新而行就有了蓬勃旺盛的驱动力。

微信图片_20250121223913.jpg

梳理金华文化,我们发现,从奠基于农业时代的“稻源文化”,到以婺学理念为精神内涵的文脉传承,从古老的婺剧艺术到丰富的民间艺术,从精湛的手工艺品到独特的书画艺术,再到悠扬的音乐艺术,金华的艺术世界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时至今日,金华制造业发达,早已迈过了温饱阶段的金华人,更是以勤劳肯干的勤勉和灵巧的双手让各类艺术传承在金华发扬光大,如义乌的鸡毛换糖货郎担,浦江书画、编织,东阳木雕、建筑,永康小五金等。

微信图片_20250121223916.jpg

金华的婺剧演到哪火到哪,这是金华的文化外放,每年演出数百场,无论是农村戏台还是海外剧院,它总能把人气聚起来,让观众“嗨”起来。在5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这个地方剧种几经起落,迎来涅槃新生和发展高峰,本身就是一个催人奋进的中国好故事。伴随着高亢的婺韵声腔,金华的文化精品繁花竞放,文艺人才屡攀新高,激发人们的情感共鸣和思想认同。

再则,横店影视产业继承了金华艺术的民族性,为全球观众带来价值共享的电影文化“通用体系”。金华还涌现出众多杰出的书画艺术家,他们的作品不仅技艺精湛,更富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在建筑设计上,有集木雕、砖雕、石雕于一体,粉墙黛瓦马头墙,带有徽州风格的婺州古建筑;在工艺技术上,有金华火腿、金华府酒、东阳木雕、竹编、婺州窑等特色产品。这一切,都是婺州特有的,与浙东北地区、温台沿海地区有所不同,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色。

可以说,“百工百艺”是金华特色文化的艺术表现,“百工艺都”则是对金华百工百艺文化的完美概括,反映了金华人民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和金华文化的内涵和品质。他们作为金华文化的核心IP,正在赋予金华再创辉煌的动力。

“金华最有名的是文化。”这是高度褒奖,也是光荣使命。文化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也是增进民生福祉的关键因素。当文化不再拘泥于文字表达,而是与生活、艺术、旅游跨界融合,城市便在春风化雨中,夯实了精神坐标,积蓄了破浪前行的充足动能。


来源:联谊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