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晓杭赴武义县开展加快“青年夜校”建设专项视察

为更好服务青年成长发展、助力城市活力提升,助推青年全方位成长与金华高质量发展双向奔赴、同频共振,9月12日,市政协副主席胡晓杭带队,组织部分市政协委员赴武义县开展加快“青年夜校”建设专项视察。市政协副秘书长胡水申、教科卫体委主任楼冰参加。

胡晓杭一行先后走访武义县柳青·悦园“青年夜校”、古城“青年夜校”等地,实地察看课程设置、师资配备、阵地建设和社会参与等方面的情况,并与相关负责人现场交流。座谈会上,团市委介绍了全市“青年夜校”建设情况,市直有关部门负责人、政协委员、“青年夜校”负责人及学员代表,围绕如何加快“青年夜校”建设进行了深入交流,并提出了一系列建议性意见。

胡晓杭充分肯定了我市“青年夜校”建设取得的成绩,她指出,“青年夜校”作为一种灵活、开放、普惠的教育文化形态,对丰富青年业余生活、提升综合素养、促进城市文化繁荣与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金华文化底蕴深厚、创新活力充沛,办好“青年夜校”既契合青年发展的实际需求,也是提升城市吸引力、竞争力、软实力的必然要求。

胡晓杭强调,各方需加强协作,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凝聚合力,把我市的“青年夜校”办得更有特色、更有水平、更受欢迎,使其成为金华青年成长进步的“加油站”,成为城市夜间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要不止于“技”,更臻于“道”,成为滋养青年精神的“价值港湾”。“青年夜校”要超越技能培训的范畴,满足年轻人“归属、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高层次精神需求,让“青年夜校”成为年轻人在繁忙工作之余,安放身心、探索自我、连接同频伙伴的精神文化场所。要不囿于“班”,更建设“圈”,构建激活城市活力的“社群生态”。将运营逻辑从“开一个班,招一批学员,结业即结束”的线性模式,升级为“以课程为入口,以社群为平台”的环形生态模式。让“青年夜校”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交路由器”,打破现代都市青年的社交壁垒,孵化更多活力微社群,激发线下社交动能,融入城市文化网络。要不仿于“形”,更创于“新”,打造教育普惠创新的“试验田野”。坚持需求导向,兼顾实用性与趣味性,增强“青年夜校”的吸引力和生命力。通过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多部门协同、全社会参与的共建共享大格局。积极探索公益性与普惠性相结合的收费模式,确保良性循环、持续发展。